发布时间:2024-09-10 04:30:25 | 高校选途网
不是的,每个高校都会有各自的招生简章,简章上会有可填报的专业介绍。但是非常有限。另外,在志愿填报时(时间比正常的高考志愿填报早)也有显示该高校的可填报专业。
同一批次填报有国家专项和一批院校,这种情况自己填报的志愿也有先后顺序,填在前的就先考虑也就先投档。
扩展资料:
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公安类等对考生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或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
高考志愿是在成绩出来后填报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填报时间
高考成绩出来后,教育部门会公布填报志愿的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才能开始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方式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网上填报志愿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教育部门指定的网站或平台进行填报。此外,一些学校还提供纸质表格填报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越来越少见。
填报规则
填报志愿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选择学校和专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和专业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例如最低分数线、专业选修课程等。因此,在填报志愿前,学生需要仔细研究各个学校和专业的相关规定。
填报顺序
填报志愿时,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置填报顺序。一般来说,填报顺序越靠前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志愿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设置。
高考志愿是在成绩出来后填报的,填报方式主要是网上填报,填报前需要认真查阅各个学校和专业的相关规定,并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合理设置填报顺序。
高考志愿简介:
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
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高校选途网(https://www.baoaido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填报,征集志愿与第一次有哪些不同?的相关内容。
征集的第二次填报机会与第一次相比,存在几个明显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顺序
第一次征集志愿:通常在高考批次录取结束后不久进行,为在第一轮录取中未能如愿的考生提供了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第二次征集志愿:则是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进行的,为那些在第一次征集志愿中仍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这意味着第二次征集志愿的时间相对较晚。
2. 可选专业和学校
第一次征集志愿:由于此时仍有许多高校和专业未完成招生计划,因此考生可以选择的范围相对较广,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第二次征集志愿:在经历了第一次征集志愿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和学校数量会大幅减少,因此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会相应缩小。这意味着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考生可能面临更加有限的选择。
3. 录取概率
第一次征集志愿:由于可选专业和学校较多,考生的录取概率相对较高。
第二次征集志愿:由于剩余名额有限且竞争更加激烈,考生的录取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时,考生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志愿,以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
4. 竞争程度
第一次征集志愿:虽然也存在竞争,但由于选择范围较广,整体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第二次征集志愿:由于剩余名额有限且考生数量不减,竞争程度会相对较高。考生需要充分准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5. 考生心态
第一次征集志愿:考生可能还抱有一定的希望和期待,对录取结果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第二次征集志愿:由于时间紧迫和机会减少,考生可能会更加焦虑和紧张。此时,考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征集的第二次填报机会与第一次相比,在时间顺序、可选专业和学校、录取概率、竞争程度以及考生心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志愿设置情况,合理选择填报时机和志愿顺序,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同时,考生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以应对接下来的录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