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7 01:34:01 | 高校选途网
不是并入,而是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和永新县第三中学整体搬迁至永新县城东新规划区。
2013年01月09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和永新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为满足永新县城东新区教育布局需要,促进整合永新县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推进永新县基础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上协调发展,同意《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和永新县第三中学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地点在永新县城东新区子珍大道东侧,河东大道西侧、仰山大道南侧,袍田大道北侧。
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和永新县第三中学搬迁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3万平方米。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和永新县第三中学搬迁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3万平方米。其中任弼时中学建筑面积为7.4万平方米,第三中学建筑面积为4.9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任弼时中学,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江西省教育厅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重点中学,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现校址为前清建于嘉庆十七年选拔秀才的考棚。
1921年永新社会贤达刘彭龄始创的禾川中学,1931年8月在校内设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1949年7月更名为永新联合中学,1950年更名为江西省立永新中学。
1985年4月3日更名为任弼时中学,2018年9月份整体搬迁至河东新校区,重新更名为永新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永新县任弼时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和永新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任弼时中学按照省重点中学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分三年剥离初中,现只有高中部,共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约2700人。全校教职工198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中级教师62人;本科学历73人,专科学历95人;男教职工162人,女教职工36人;中共党员58人。学校由来 任弼时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现任弼时中学的校址创建了选拔秀才的考棚。民国十年(1921年)永新社会贤达刘彭龄、肖辉锦在此基础上创办了禾川中学。民国三十八年七月(1949年7月)以禾川中学为基础,将永新县中、四维中学、华南中学合并为永新联合中学。1950年,经省政府批准,定名为江西省立永新中学,面向江西的永新、宁岗、安福、莲花四县和湖南的茶陵、攸县等地招生,一度成为湘赣边区文化教育中心。195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4年8月7日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1985年4月3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名字命名,将永新中学更名为任弼时中学。
以上就是高校选途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校选途网。